首页 资讯 正文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解码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西安实践

体育正文 286 0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解码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西安实践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解码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西安实践

西安高新区高楼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风光无限。资料图片

西安地铁8号(环)线(xiàn)寒窑站 资料图片

改造后的西安市人民体育场田径场 资料图片(túpiàn)

运维员沿着地下管廊进行(jìnxíng)巡查  资料图片

  巍巍终南,见证千年城脉;滔滔渭水(wèishuǐ),激荡时代新声。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定位,西安正以破局之姿,在“深化六个(liùgè)改革”的蓝图下,擘画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壮阔图景(tújǐng)。

  从(cóng)产业升级(shēngjí)到智慧治理,从城市更新到文化焕新,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dōu)市,正以“人民城市”为核心,重塑发展筋骨。每一寸土地都在裂变中凝聚向上的力量。

  转型,是西安对“大城市病”的破题,更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huíyìng)。即日起(jírìqǐ),本报开设“特大城市转型发展”专栏,立足(lìzú)西安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步伐,以笔为镜,照见一座城的突围与超越,书写(shūxiě)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西安(xīān)的年轮印刻在大城“变革(biàngé)”的轨迹中。

  1300多万人口在这里生活,再登“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齐聚,产业发展(fāzhǎn)迈上(màishàng)快车道……西安(xīān),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de)交汇点,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开启一场关于破茧与涅槃的深刻转型。

  这场转型(zhuǎnxíng),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重新丈量,更是对发展逻辑的颠覆性重构——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单极增长”转向“全域共生”,从“传统治理”转向“数智赋能”,进而加快(jiākuài)提升城市能级(néngjí)和核心竞争力,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iàndàihuà)西安实践行稳致远。

  主动突围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逻辑(luójí)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jù)系统,是生命体、有机体,其(qí)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当西安(xīān)以2024年常住人口净增8.94万人的成绩,再度登顶“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也对城市承载力不断(bùduàn)提出考验(kǎoyàn)。特大城市往往面临这样的难题:当要素集聚达到临界点,传统“摊(tān)大饼”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规模红利与“城市病”往往相伴而生。

  应对挑战,必须转型(zhuǎnxíng)。赢得先机,更要转型。

  “西部示范、西安先行”。这意味着,转型(zhuǎnxíng)不仅是突围,更是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答题(bìdátí)。

  如何加快转变特大城市(tèdàchéngshì)发展方式?西安的“解题”思路清晰明朗:坚持从(cóng)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hé)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理解把握城市建设治理(zhìlǐ)(zhìlǐ)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刻认识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治理模式正在从强调局部单体功能向追求集成效能转变、建设理念已经(yǐjīng)从注重突出形象向突出群众感受转变,切实提高特大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只有正确处理“舍与(yǔ)得”“减与增”“疏解与提升”辩证关系,通过“顶层设计”推动(tuīdòng)理念、模式、机制系统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特大城市转型(zhuǎnxíng)发展的新路子。

  对此,西安2025年“深化六个改革”重点(zhòngdiǎn)工作将“深化特大城市(tèdàchéngshì)转变发展(fāzhǎn)方式机制改革”列在其中,提出要以提升功能品质为重点,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gōngzuò)报告》中也明确,要更大(dà)力度转变城市(chéngshì)发展方式,打(dǎ)好城市资源高效配置攻坚战,打好城市更新和安居工程攻坚战,打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攻坚战,打好城市治理效能提升攻坚战。

  这是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更是激活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xīān)实践的主动突围(tūwéi)。

  在中国(zhōnggu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看来,西安正在开展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guǎnlǐtǐxì)重塑、盘活存量资源带动(dàidòng)增量(zēngliàng)、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等工作是符合特大城市发展规律的务实之策、创新之举。

  道路已然清晰(qīngxī),西安,这个特大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未来。

  高效率(gāoxiàolǜ)空间规划重塑城市生长肌理

  大城之治,规划引领(yǐnlǐng)。

  城市梦想受制于空间(kōngjiān),也绽放于空间,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寻破译空间限制的密码,形成张弛有度(yǒudù)的城市美学。

  今年年初,《西安市(xīānshì)国土空间(kōngjiān)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批复,标志西安未来发展的空间蓝图已经绘就,进入全面实施阶段(jiēduàn)。

  《规划》是贯彻(guànch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sīxiǎng)的重要体现,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西安认真(rènzhēn)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全市一盘棋”发展共识,协调各(gè)(gè)区县(qūxiàn)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各区县、开发区详细规划编制,实现规划有效传导、精准实施,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促进城乡(chéngxiāng)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同时,为拉伸城市骨架(gǔjià),西安大力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zhōngyōu)”战略,让城市空间疏密有度(dù)、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放眼“全局(quánjú)”,深谋“一域”。

  古都核心区、东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部片区、高新片区、西咸新区五大(wǔdà)重点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出炉,临潼区、航天基地等多个外围片区的(de)国土(guótǔ)空间详细规划全部公示……西安首次提出20个区县开发区城市功能定位重新梳理,实施主体(zhǔtǐ)功能区发展战略。

  站在宏观角度看,这是西安进行(jìnxíng)的(de)一次创新赋能的“城市二次(èrcì)更新”,是一次对城市资源的重新整合梳理,也是一次包含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功能布局、内部空间的全面优化。

  这些动作背后,蕴藏的是城市治理智慧和发展方式(fāngshì)的深刻(shēnkè)变革。当面临土地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wèntí),西安选择破除“产城壁垒”,重构城市肌理。

  目光“望向天空”,以高端楼宇为(wèi)载体的(de)“垂直生长”模式愈发多见,破解横向发展空间受限的束缚。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用的(de)建筑面积(jiànzhùmiànjī)超5000平方米的商务(shāngwù)楼宇共计370余栋。这些商务楼宇中,不仅诞生了数十栋税收“亿元楼”,更孕育出“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

  一条曾运行60年(nián)的(de)废弃铁路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公园;明城墙内唯一一座综合公共体育场地,市人民体育场以(yǐ)全新面貌回归;原市委礼堂化身市工人文化宫……这些老地方的新风景,勾起了无数老西安人内心深处的回忆。西安在发展中巧妙(qiǎomiào)盘活闲置(xiánzhì)低效资源、实现高效再利用,以产业为驱动、文化为导向,因地制宜引入(yǐnrù)新的生产要素,通过重新组合、相互作用,实现城市存量价值提升、功能(gōngnéng)焕新和产业迭代升级。

  坚持拓展增量空间与集约优化存量空间并举(bìngjǔ),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上久久为功,西安迎来的(de)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高水平城市(chéngshì)治理绣出智慧治理图景

  大城之治,数字赋能(fùnéng)。

  交通(jiāotōng)拥堵是很多大城市的(de)通病。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早上,陈先生打开导航,语音提示前方有交通事故,随即看到一辆“铁骑”呼啸而过(hūxiàoérguò)。2分钟后,车流开始挪动(nuódòng),经过堵点时,陈先生看到事故车辆已经靠边,“铁骑”正在疏导交通……

  西安公安(gōngān)交警的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全市可视化精准感知和扁平化高效调度(diàodù)。早晚高峰,交警“铁骑”在环城路、二环路、南北中轴线的应急(yìngjí)处警时间只需5分钟,三环内10分钟,三环外20分钟,极大限度提升道路(dàolù)通行效率。

  西安把交通建设作为特大城市(tèdàchéngshì)(chéngshì)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地上”和“地下”、近期和远期、片区和分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动城市结构优化(yōuhuà)、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去年年底,西安(xīān)地铁首条环线——8号(环)线正式(zhèngshì)开通运行,贯穿5个行政区和4个开发区,是紧密连接西安地铁线网的“换乘之王”。8号(环)线开通后,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lǐchéng)突破400公里。

  此外,搭建与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微循环(wēixúnhuán)系统也成了重中之重,西安加强公交与地铁(dìtiě)“鱼骨式”衔接网络(wǎngluò),按照“微改造、精治理,小投入、大成效,动则快(kuài)、动则成”原则,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南北轴线、二环路(èrhuánlù)等108条城市道路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改造,城区通行效率提升15%左右。

  通过搭建“地下(dìxià)一张网(wǎng)”“地上一张图”数字耦合平台,西安整理可盘活利用“五类用地”39.2万亩,为未来城市(chéngshì)开发、建设、更新打好了基础。

  庞大的(de)地下系统是城市的血管。庞大的燃气、电缆(diànlǎn)、供水与光纤(guāngxiān)等管网在地下“生长”。去年,西安排查燃气、供热、排水等五类管网2.3万公里。

  打造数字城市“一张底图”,形成覆盖全市域的高精度CIM数字底座,支撑工建审批、城市体检、基层治理、应急管理、智慧(zhìhuì)交通、智慧城管、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lǐngyù)市区两级协同(xiétóng)应用……

  智慧治理的新气象在城市(chéngshì)中随处可见。

  高品质公共服务(gōnggòngfúwù)织密民生幸福网络

  大城之治,人民为本(wèiběn)。

  城市(chéngshì)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fàngzàishǒuwèi),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特大城市的(de)现代化水平,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gèngyào)看万家忧乐组成的地平线。

  从百年历史街区(jiēqū)到爆款IP打卡地,文创店、咖啡店、国潮体验(tǐyàn)店、特色餐厅等应有尽有(yīngyǒujìnyǒu);从“老旧破”到“亮净美”,便民食堂、外挂电梯、休憩(xiūqì)空间等样样俱全……西安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城市更新”为着力点既改善居民生活(shēnghuó),又传承历史文脉,实现居民生活改善、历史文脉传承、产业整体提升协同共进。

  今年(jīnnián)《政府工作报告(bàogào)》明确提出,打好城市更新和安居工程攻坚战。

  西安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chū)符合实际(fúhéshíjì)情况的城市更新路径,不仅让基础设施和(hé)老旧建筑“改头换面”,也擦亮了“向往之城”的幸福底色。

  “家门口”的“幸福圈”越来越多。新城区胡家庙街(miàojiē)道长缨东路社区,在“邻里荟”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的托育机构(jīgòu)内,隔着玻璃门,二胎妈妈(māmā)张莹探头张望,不时被女儿跳律动操的可爱动作逗笑。

  去年9月,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邻里荟”正式建成投用后(hòu),她就把两岁(liǎngsuì)多的女儿送来入托。“托育中心离家不到5分钟,这里老师们专业、收费(shōufèi)也实惠,孩子在这儿既放心又方便!”张莹说。

  去年以来,西安对社区(shèqū)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gōngzuò)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市110个国家试点项目和98个市级项目已全面启动,越来越多(duō)的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普惠公共服务。

  公共基础服务加码——2024年,全市有序推进26个(gè)地下管网项目建设;建成(jiànchéng)投用(tóuyòng)变电站20座,城市(chéngshì)电网供电能力达到1600万千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8个,完成既有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684个;建成投用公共停车位1.1万个(wàngè),新建公共停车位1.58万个,新建P+R停车场4处;新建综合管廊9.6公里。

  民生答卷充满温度——推广“家门口”就业(jiùyè)服务,全年城镇新增(xīnzēng)就业18.08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yòuéryuán)22所、新增学位2.3万个(gè);实现三级甲等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101项,建成卫星医院27个;建成三级养老服务设施90个、养老床位数达到(dádào)6.8万张……

  西安以高品质公共服务践行人民(rénmín)城市理念,用“一针一线”织出特大城市(tèdàchéngshì)的温度,西安人的幸福指数不断加码。

  焕发新生(xīnshēng)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当千年古都用“空间产出效率×公共服务效能×社会治理效益”的新算法,重构城市竞争力,将释放(shìfàng)出城市系统升级的集成效应(xiàoyìng)。

  科技(kējì)创新动能明显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8位,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chéngjiāoé)超过4500亿元(yìyuá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突破1.5万家和1.9万家。

  产业(chǎnyè)引领功能不断加强。规上工业总产值9692.7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zēngzhǎng)6.5%;闪存芯片和单晶光伏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第(dì)1,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4。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年共(gòng)修复秦岭北麓生态3.54万公顷、治理(zhìlǐ)河道岸堤668公里(gōnglǐ);推窗见绿、四季有花,把绿色空间融进城市生活。

  加快推动(tuīdòng)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动力(dònglì)转换(zhuǎnhuàn),是城市从增长极到动力源的形成过程。西安在(zài)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掌握好步伐和节奏,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进一步(jìnyíbù)全面(quánmiàn)深(shēn)化改革的关键(guānjiàn)之年。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西安实践,既是为自身解困的突围之战,更是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提供的鲜活注脚。它让城市回归为人而生的本质,融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脉搏,一场静水流深的城市进化正悄然发生……

  记者罗嘉昱 郭旭(guōxù)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解码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西安实践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